血流篇(2):Poiseuille 定律 vs Murray 定律
文: 張國柱(台大名譽教授)
日期:2019/07/10
循環系統必須遵從三大物理原則:(1)質量守恆,(2)動量守恆,(3)能量守恆。由此可以推衍出三大物理定律:(1)Poiseuille 定律,(2)Bernoulli 定律,(3)Laplace 定律。今天要討論的是 Poiseuille 定律和基於 Poiseuille 定律所延伸的 Murray 定律,探討這兩個定律闡釋循環系統之合理性。
問題:什麼是 Poiseuille 定律?
回應:Poiseuille 定律所談的是:【血壓與血流的穩態關係,也就是小動脈或細動脈所造成的周邊血管阻力。】循環系統中,由於血液具有黏滯性(viscosity,μ),其作用是阻礙液體的流動,因此心臓必須產生足夠的力,推動血液流動、造成血流,以供應各組織或器官行代謝之所需。因此循環系統中,血液是由高壓的上游(升主動脈)往低壓的下游(靜脈)方向流動。
流體黏滯性是流體的特性之一,它是對抗驅動流體流動的力以維持流體流動的形態。想像一下,硬管(rigid tube)裡的流體具有層流(laminar flow)的特性,並且流體是具有不可壓縮性(密度 = 常數)的牛頓黏滯液(黏滯度 = 常數),此時流體元素(fluid element)所受的力有三種:(1)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2)驅動力(driving pressure),(3)黏滯力(viscous force)。流體元素所受力的合力,也就是慣性力(inertia force),便是重力、驅動力與黏滯力的總和。若將硬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任何一處的流體元素所受的重力,完全一樣,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作用在流體元素的慣性力便等於驅動力與黏滯力之和。
對發展完全的血流(fully developed flow)而言,任一流體元素所受的驅動力與黏滯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流體元素所受的慣性力為零。由此可推導出具拋物線型態的流體流速(fluid velocity,v),進一步得出 Poiseuille 定律:血流(volume flow,Q)與硬管兩端點的壓力梯度(pressure gradient,-ΔP/L > 0)、內半徑(r)的四次方成正比,但與血液的黏滯度(μ)成反比。也就是
Q = (πr4/8μ)×(-ΔP/L)⋯⋯⋯⋯⋯⋯⋯⋯⋯⋯⋯⋯(1)
其中
ΔP = 硬管上、下游兩端點間的壓力差 < 0;L = 硬管上、下游兩端點間的長度 > 0
問題:Poiseuille 定律之生理涵意為何?
回應:Poiseuille 定律的推導過程中有許多的假設,這些假設就成為 Poiseuille 定律在循環生理學應用上的限制了。首先,血流是穩態的層流(laminar flow),其所流經的硬管具有圓的截面積,因此 Poiseuille 定律僅能適用於硬管。然而循環系統中的血管,或多或少都具有彈性,是為彈性管,因此 Poiseuille 定律嚴格說來,在循環系統中並無英雄用武之地。但是在探索循環系統的物理特性時,有一觀念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循環系統的物理特性並不等價於這些物理定律,而是吾人可以透過這些物理定律去理解循環系統的運作原理。】
試想循環系統中相較於主動脈,週邊的小動脈或細動脈具有含量較高的膠原蛋白(collagen)和含量較低的彈性素(elastin),因此相對來說,小動脈或細動脈的硬度是比主動脈高出許多,可視為近似於硬管。故 Poiseuille 定律僅能應用於週邊循環系統,用以描述小動脈或細動脈的物理特性。根據血管阻力(vascular resistance,Rp)之定義:兩端點的壓力差對血流的比值。因此血管阻力便與血液黏滯度成正比,而與血管半徑的四次方成反比了,也就是
Rp = -ΔP/Q = 8μL/πr4 ⋯⋯⋯⋯⋯⋯⋯⋯⋯⋯⋯⋯⋯⋯(2)
這是 Poiseuille 定律在循環系統中的一個偉大貢獻,提供了我們理解血管張力(vosomotor tone)的思考模式。
另一重要的物理量便是剪力(shear stress,τ)。剪力是流體流動時作用於管子內壁切線方向的力。由剪力的定義可導衍出:硬管內壁所承受流體之剪力是與流體黏滯度和血流成正比,而與血管半徑的三次方成反比,也就是
τ = 4μQ/πr3 ⋯⋯⋯⋯⋯⋯⋯⋯⋯⋯⋯⋯⋯⋯⋯⋯⋯⋯(3)
公式【1~3】是 Poiseuille 定律重要的內涵。
問題:什麼是 Murray 定律?
回應:Poiseuille 定律的基礎是血行力學的考量(hemodynamic consideration),也就是血流恆定的條件下,其泵浦功率(pumping power,Hp = ΔP × Q)與內徑的四次方成反比關係: Hp = A/r4, 其中 A = 8μLQ2/π。Murray 認為除了血行力學的考量之外,必須加入新陳代謝的因子(metabolic factor,λ)以維持血管中血流的血量及管壁組織的組成,其代謝功率(metabolic power,Hm)與內徑的平方成正比: Hm = λπLr2。由此可知 Hp 和 Hm 兩種功率彼此相互對立:對血流而言,血管半徑愈大,泵浦功率愈小,但是所需的代謝功率更多,以便維持血量及管壁組織的形態。設若循環系統要以最佳的方式運作,也就是能夠在最低的總功率(total power,Ht)下,維持良好的循環系統功能,那麼血管便不能夠太大,也不能夠太小。
在流體動力學和生物效應的雙重考量下,循環系統中推動血液流動所需的總功率為:
Ht = Hp + Hm = A/r4 + λπLr2
其中
A 和 λ 都為正數
為求最低的總功率,可令 Ht 對 r 的一次微分為零,二次微分大於零,可得
Q =(π/4)× sqrt(λ/μ)× r3 ⋯⋯⋯⋯⋯⋯⋯⋯⋯⋯⋯(4)
其中
sqrt = 開根號
比較公式【1】和【4】可知,僅考量血行力學因素的 Poiseuille 定律指出:【血流是與血管內半徑的四次方成正比】;但考量血行力學和新陳代謝雙重因素的 Murray 定律則指出:【血流是與血管內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
問題:血管壁剪力會隨血管分枝所導致的內徑變化而改變嗎?
回應:有些學者主張:主動脈和其初始的分枝,血流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若是如此,那麼管壁所承受的剪力便與內徑的一次方成反比,這麼一來,具有較小內徑的子分枝卻須承受著比母枝更大的剪力,這並不合理。另一方面,週邊較小的血管,血流與半徑的四次方成正比(如公式【1】),那麼母枝就有著比子分枝更高的剪力。然而由母枝到子分枝,內襯著相同型態的內皮細胞組成,似乎不可能有著壁剪力的差異,這個問題值得更進一步的討論。
問題:Murray 定律能夠解決 Poiseuille 定律在循環系統應用上的困境嗎?
回應:假設母枝的半徑為 rp,而二元子分枝的半徑分别為 ra 和 rb。根據 Murray 定律,【血流與血管內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
Qp =(π/4)× sqrt(λ/μ)× rp3
Qa =(π/4)× sqrt(λ/μ)× ra3
Qb =(π/4)× sqrt(λ/μ)× rb3
其中
Qp = 母枝之血流;Qa、Qb 分別為子分枝 a 和 b 的血流
根據質量守恆原理:【Qp = Qa + Qb】。將上式分別帶入,可得
rp3 = ra3 + rb3 ⋯⋯⋯⋯⋯⋯⋯⋯⋯⋯⋯⋯⋯⋯⋯⋯⋯(5)
公式【5】之意義為:母枝半徑的三次方等於各子分枝半徑三次方的總和。有些學者使用實驗模式証明了半徑次方是介於 2.53~3.29,這與 Murray 定律所預測之值極為接近。
由硬管內壁所承受流體之剪力是與流體黏滯度和血流成正比,而與血管半徑的三次方成反比(公式【3】)可知
Qp =(τp × π × rp3)/4μ
Qa =(τa × π × ra3)/4μ
Qb =(τb × π × rb3)/4μ
由於 Qp = Qa + Qb,將上式帶入可得
τp × rp3 = τa × ra3 + τb × rb3 ⋯⋯⋯⋯⋯⋯⋯⋯⋯⋯⋯(6)
配合公式【5】(rp3 = ra3 + rb3),可知要滿足公式【6】的唯一條件便是
τp = τa = τb ⋯⋯⋯⋯⋯⋯⋯⋯⋯⋯⋯⋯⋯⋯⋯⋯⋯⋯⋯(7)
其中
τp = 母枝管壁所承受之剪力;τa = 子分枝a 管壁所承受之剪力;τb = 子分枝b 管壁所承受之剪力
公式【7】之意義為:【母枝管壁所承受之剪力與各分枝管壁所承受之剪力相同。】這相當符合循環生理學之特性。
問題:Murray 定律之生理涵意為何?
回應:Murray 定律在最佳運作的血管系統,可以提供血管內徑與血流、平均流速、壓力梯度和週邊血管阻力之關係,尤其是管壁所承受的剪力。簡述如下:
(1) 對血管而言,血流和內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
(2) 血流等於平均流速乘以血管的截面積。由於血流和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而截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平均流速就與半徑成正比了。由此可知:管徑較大的血管流速較快,而管徑較小的血管流速則較慢。
(3) 血液流經最佳運作的血管系統(所需的總功率最小),其管壁所承受的剪力恆定。
(4) 根據 Poiseuille 定律,Q = (πr4/8μ)×(-ΔP/L)。由於 Murray 定律指出:Q ∝ r3,因此壓力梯度(-ΔP/L)就與半徑成反比關係了。這意味著:半徑愈小的血管,壓力降愈大。這很符合循環系統之主要壓力降發生在週邊的小動脈或細動脈,而非管徑較大的主動脈。
(5) 由血管阻力之公式:Rp = -ΔP/Q = 8μL/πr4 可知,在 Q ∝ r3 的情況下,Rp 便與半徑成反比關係了。這與循環系統中,血管阻力主要發生於週邊的小動脈或細動脈一致。
後語:僅考量血行力學因素的 Poiseuille 定律指出:【血流是與血管內半徑的四次方成正比】。然而有趣的是 Poiseuille 血流所形成的血管壁剪力,提供了 Murray 定律的根基。在血行力學因子和代謝因子的双重考量下,Murray 推導出:【血流與內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這使得【母枝半徑的三次方等於各子分枝半徑三次方的總和】得到實驗的印証,進而導衍出【母枝與子分枝血管所承受之剪力與內徑無關而維持恆定之特性】。這結果顯示了Murray 定律比Poiseuille 定律更適合解釋循環系統的生理、物理意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