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綜合篇:腦中風的基本認識
文:台大醫學院 張國柱(Chang, Kuo-Chu)
腦部的血流供應主要有兩大路徑:(1)經由左右兩側的頸動脈(carotid arteries)供應大腦的前半部,(2)經由脊椎兩側的脊動脈(vertebral arteries)供應大腦的後半部。前、後大腦的動脈經由交通枝(communication branches)形成 Willis circle,使得大腦的主要動脈相互連通,形成充分的側枝循環供應整個腦部的血流,維持腦功能的正常運作。
腦中風的危害
腦細胞所使用的能源,百分百來自葡萄糖,完全沒有儲備的能力,這一點和心臟非常不一樣;心肌細胞所使用的能源,百分之七、八十來自脂肪酸,百分之二、三十來自葡萄糖。當血糖濃度降低時,身體可自行分解肝糖(即儲備的能源)以應心臟不及之需,故低血糖的病患有時也會有類似腦中風的跡象。
當腦部因中風而導致血流供應驟減時,腦細胞所受的傷害非常大。腦細胞缺氧時能夠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細胞死亡,也會因缺血而無法在粒線體進行氧化磷酸化,導致ATP的生成受到嚴重的抑制而造成細胞死亡。因此腦部發生中風時,提供病患醫療處置的時機至為關鍵;延誤了治療時機,輕者語言、行動能力受損,重者危及生命的存活。
腦中風的分類與成因
腦中風可分為:(1)阻塞性腦中風約佔臨床病例的80%,(2)出血性腦中風約佔臨床病例的20%。造成阻塞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的原因不甚相同,其治療、處置方式亦有所差異。
(一) 阻塞性腦中風主要好發於腦部較大的動脈,可分為:(1)因膽固醇過高所造成的動脈粥樣瘤(atheroma),縮減了動脈的血流通道,導致血液供應不足,(2)因心房或心室顫動、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所造成的血栓(thrombus),阻塞了腦部的動脈血流供應,(3)因靜脈壓太高,導致血液流動困難而形成腦靜脈竇血栓,造成阻塞性腦中風。
註意:長時間高空飛行久坐不動者,其腿部深層靜脈因循環不良所形成的血栓,則容易導致肺栓塞。
(二) 出血性腦中風主要發生於腦部較小的動脈,可分為:(1)因高血壓所造成的腦部動脈剝離,導致血管破裂而出血,(2)因外力重撃頭部,導致腦部血管破裂而岀血。
腦中風基本的處置觀念
中風的型態不同,處置的觀念與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一) 阻塞性腦中風的治療
可分為侵入式導管的施行和血栓溶解藥劑的給予。「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只適合因血栓所造成的阻塞性中風。對於因膽固醇含量過高所形成的動脈粥樣瘤並不適用,因為動脈粥樣瘤是由血管內壁向血管內徑延伸,形成一體。動脈粥樣瘤的治療方法以氣球擴張術或置放支架為主,若強行使用「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血管的完整性將遭到破壞而有出血的後遺症。血栓所造成的阻塞性中風亦可用血栓溶解劑加以治療。
(二) 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
可以使用藥物降低顱內壓以及動脈壓,必要時必須找出出血點,以手術將血塊盡迅移除,減低對腦部的傷害。由此可知,當病患發生腦中風時必須緊急送醫(黃金救援時間非常重要),由醫療專家做出正確診斷後,採取正確的必要處置措施,減低病患因腦中風而發生令人遺憾的後遺症或造成死亡的遺憾。
結語
心律不整、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老化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腦挫傷亦然(因此須慎防跌倒,以免重擊腦部)。定期的健康檢查和正確的醫療處置有助於降低腦中風的風險。此外生活型態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盡量不抽煙、不酗酒、不攝取過量的油脂、糖分和燒、烤、煎、炸的食物,將腦中風的發生機率降至最低,確保身心的健康和維護生活的品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