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篇(1):動脈壓的生理意義
文:張國柱( Chang , Kuo-Chu ) 台大名譽教授 日期: 2018/08/30 人體的循環系統大致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這兩個循環是以串連的方式相互連結。今以體循環為例,做如下的討論。 動脈管的分類: 以功能的觀點而言,體循環的動脈管可分為:( 1 )近心端的主動脈或大動脈,其管壁所含的彈性素( elastin )比膠原蛋白( collagen )高出甚多,彈性佳,故稱為彈性管( elastic arteries );( 2 )遠心端靠近組織或器官的小動脈或細動脈,富含血管平滑肌,故稱肌性血管( muscular arteries )。肌性血管可利用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或舒張,調控進入組織或器官的血流量,為血管阻力的主要發生所在,故又稱為阻力性血管( resistance vessels )。此外小動脈或細動脈管壁所含的彈性素比膠原蛋白低甚多,較不具彈性。 動脈壓穩態參數的定義 動脈血壓波的最高點稱為收縮壓( systolic pressure , P s ),最低點稱為舒張壓( diastolic pressure , P d )。若對一整個週期的血壓波求得面積,再除以週期,便可得到平均動脈壓( mean arterial pressure , P m )。若只計算收縮期的平均壓,則稱為平均收縮壓( mean systolic pressure , P ms );若只計算舒張期的平均壓,則稱為平均舒張壓( mean diastolic pressure , P md )。此外,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稱為脈搏壓( pulse pressure , PP )。 動脈壓穩態參數的生理意義 (1) 若 P ms 愈高,則心臟必須做更多的功,以便將血液從左心室壓送到動脈循環。此時心臓會消耗更多的氧,導致心臟氧的需求量( oxygen demand )增加。 (2) 若 P md 愈低,則冠狀動脈的血液灌流量會下降。此時心臟所得到的氧會降低,導致心臟氧的供應量( oxygen supply )不足。 (3) 若 P m 愈高,在血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