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收縮力學(3):單純彈性模型 vs 彈性-阻力模型

文:張國柱(台大退休教授)

 

日期:2019/06/20

 

心臟收縮力學之特徵,目前可被量化者有二:(1)收縮彈性(systolic elastance)和(2)理論最大血流(theoretical maximum flowQmax)。前者為心臟內質收縮力(intrinsic contractility)的指標,後者則與心臟收縮時之內部阻力(internal resistance)有關。左心室之收縮彈性可用單純彈性模型(pure elastance model)計算之,也就是末期收縮彈性 end-systolic elastanceEes);亦可用彈性-阻力模型(elastance-resistance model)估算之,也就是最大收縮彈性 maximal systolic elastanceEmax)。然而左心室之 Qmax 則只能使用彈性-阻力模型推導之。左心室之内部阻力與 Qmax 成反比關係。

 

除了收縮彈性和內部阻力外,心臟收縮力學還有哪些重要的特徵?

Hunter 指出心臟之收縮力學,除了收縮彈性和內部阻力之外,尚有一個難以量化的特徵,那便是心肌去活化(deactivation)的物理量。去活化的物理量代表心臓收縮的過程中,因著左心室腔室體積的變化所導致左心室血壓不可逆的損失,這是心臟收縮力學研究上最難以觀念和實驗確認的物理量。然而 Hunter 並不太強調這個物理量在心臟收縮過程的重要性,原因在於心肌去活化這個分量在心室收縮的早期並不顯著,僅在收縮的中期開始變得明顯,而在收縮的末期最為顯著。因此在評估心臟收縮力學的特徵時,僅僅使用收縮彈性和收縮阻力所建構的彈性-阻力模型便足以描述左心室壓-體積-血流之關係了。

 

彈性-阻力模型為什麼引不起學界的興趣?

由彈性-阻力模型的理論發展和實驗應用來說,它需要三個同時量測的時變生理訊號,那便是:(1)射血心跳(ejecting contraction)的脈態左心室血壓,(2)升主動脈血流,以及(3)無射血心跳(non-ejecting beat)的脈態等體積左心室血壓(isovolumic pressure)。很顯然地,等體積左心室血壓的量測技術是以阻斷升主動脈的血流為手段,這在臨床應用上是不被允許的。這或許就是彈性-阻力模型為什麼引不起學界興趣的理由吧!這也是為什麼彈性-阻力模型在1980年代發展至今,僅在少數的動物實驗用來探討心臓之收縮彈性和內部阻力外,尚無人類臨床應用之文獻問世。

 

如何解決彈性-阻力模型在臨床應用上的困境呢?

臨床上希望能以量得最低程度的侵入式訊號,獲得最佳生理功能的分析結果,顯示疾病的確切診斷與藥物的治療效果。然而除了等體積左心室血壓難以在臨床上量得之外,升主動脈血流的測量亦有其難處,主因是升主動脈血流訊號很小,又容易受到雜訊干擾。

 

我們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為著解決這些難題,便嘗試使用「僅僅只量得射血心跳的左心室血壓訊號,以此訊號為基礎,建構等體積左心室血壓以及升主動脈血流,藉此提供彈性-阻力模型在臨床應用上之概念」。其方法是使用日本學者 Sunagawa 等人在1980年所建立之曲線湊合法(curve-fitting technique),從量得之射血心跳的脈態左心室血壓推算等體積左心室血壓;其次是使用 Wang 等人在2017年所建立之脈態左心室血壓四次微分法,配合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的校正,建構與升主動脈血流相對應之三角血流波(triangular flow wave)。主動脈血流波類似三角血流波是一個合理的假設,因為無論從超音波或電磁血流儀所量到的主動脈血流波外形來看,主動脈血流都酷似三角形。我們的團隊以大白鼠為實驗動物,研究結果顯示,這一觀念極大的可行性(請見參考文獻)

 

結語

單純彈性模型之研究方法與模型無關(model-independent approach); 彈性-阻力模型則與模型有關(model-based approach)。此兩研究方法之最大差異在於:單純彈性模型能夠精準地預測心搏出量(stroke volume)而非瞬間血流(instantaneous flow);若要適度地預測瞬間血流則非彈性-阻力模型莫屬。也就是說,研究之架構奠基於相關變數之平均值者(如穩態參數的心搏出量),那麼單純彈性模型便是合宜的方法;倘若研究的目標是變數的瞬間特徵者(如脈態參數的脈動能量或動脈波反射效應),那麼彈性-阻力模型則是比較合適的方法。因此選擇使用單純彈性模型或彈性-阻力模型作為研究的方法,完全取決於研究者之特定目的;對單純彈性模型或彈性-阻力模型而言,並無孰優孰劣之分。

 

參考文獻

Wang CH, Chang RW, Wu ET, Chang CY, Kao HL, Wu MS, Cheng YJ, Chen YS, Chang KC*. Quantification of cardiac pumping mechanics in rats by using the elastance-resistance model based solely on the measured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and cardiac output. Pflügers Archiv-Eur J of Physiol2019471:935–947. 

https://doi.org/10.1007/s00424-019-02270-7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臟篇(1):認識心臟肥大

血流篇(2):Poiseuille 定律 vs Murray 定律

心臟收縮力學 (1):心臟收縮力之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