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篇(2):感壓反射與邏輯函數

文: 張國柱(ChangKuo-Chu

         台大醫學院退休

 

日期:2021/12/11

 

姿勢的改變可引發血壓的變動。對正常個體而言,從臥姿轉換成立姿的瞬間,由於重力的關係,血液會積存於下半身的靜脈,降低靜脈回流,減少了約 2 L/min 的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CO),導致動脈壓急速下降。然而任何時刻,穩定的動脈壓對個體的生存非常重要。因此當動脈壓下降時,身體必須發展一套能夠迅速回升血壓的系統以維持動脈壓的穩定,反之亦然。這個穩壓系統便是所謂的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baroreflex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感壓反射功能曲線可用邏輯函數(logistic function)加以描述,對動脈壓的急性調控作用(acute control effect)非常重要。

 

感壓反射系統之架構

感壓反射系統之架構包括:(1)設定點(set point),為正常之平均動脈壓(85100 mmHg);(2)感壓受納器(baroreceptors),存在於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為血管壁特化之組織,能夠偵測血壓之變動;(3)傳入神經(afferent nerves),在頸動脈竇為舌咽神經,主動脈弓為迷走神經;(4)轉換函數(transfer function),位於延腦心血管調控中樞(cardiovascular regulatory center),重要特徵為增益(gain);(5)傳出神經(efferent nerves),分別為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6作用器(effectors),包括心臟和動、靜脈血管。

 

感壓反射系統之功能

感壓反射屬於負迴饋系統(negative feedback system),對血壓的急性調控(acute regulation)非常重要。當血壓增高時(大於設定點),管壁受到增幅擴張(stretch),使得傳入神經的興𡚒性提高,將動脈壓與設定點之誤差(error)訊息傳遞至延腦的弧立束核(nucleus tracts solitariiNTS),再經延腦心血管中心詮釋後,將降壓指令藉由(一)興奮傳出迷走神經和抑制傳出交感神來降低竇房結( sinoatrial nodeSA node)的興奮性,降低心跳(heart rateHR);(二)抑制傳出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心臟收縮力,導致心摶出量(stroke volumeSV)下降;抑制動脈血管平滑肌之興奮性,降血管阻力(vascular resistanceRp);抑制靜脈血管平滑肌之興奮性,降低靜脈回流而減少 SVHR  SV 的下降,降低了心輸出量;CO  Rp 的減少使得血壓下降並趨近系統未受干擾前之動脈壓。反之,當血壓降低時(小於設定點),經感壓反射作用之後可加速心跳、增加心肌收縮力、血管阻力和靜脈回流,其結果使得血壓迅速調升而趨近系統未受干擾前之動脈壓。因此當感壓受納器偵測到血壓變動時,經由這個網路系統可調控血壓以維持血壓的動態穩定平衡。對體循環動脈壓而言,頸動脈竇的感壓調控比主動脈弓來的重要許多。

 

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與邏輯函數

頸動脈竇壓(carotid sinus pressureCSP)發生改變所造成的體循環動脈壓(systemic arterial pressureSAP)和其他參數的感壓反射變化,可用非線性函數加以描述。實驗數據顯示,CSP-SAP 曲線之外形類似 S 曲線(sigmoid in shape)之鏡像(mirror)。CSP  SAP 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反應在 SAP  CSP 變化的響應上,其特徵為臨界壓(threshold pressureTP)、飽和壓(saturation pressureSP)和增益。甚多的研究報告對 TP  SP 的判讀是根據實驗記錄的人為主觀認定,具不確定性和不一致性,也因此導致許多實驗室彼此間的結論相衝突。因此客觀、合理地計算這些參數有其必要性。

 

Kent  1972 年基於非線性函數的通用式,率先使用 y(x) = 1/[1 + exp(x)] 之邏輯函數分析 CSP-SAP 曲線。1991 年吾人將描述 CSP-SAP 曲線之邏輯函數改寫為(請見參考文獻

 

SAP(CSP) = P1 + (P2 – P1)/{1 + exp[k(CSP – P3)]} ⋯⋯⋯⋯⋯⋯1

 

其中

 

P1 = SAP 的最小值

 

P2 = SAP 的最大值

 

P3 = 曲線中距(midrange)的 CSP

 

k = 用以計算曲線增益的斜率係數

 

反射嚮應的增益可用邏輯函數的一次導數(dSAP/dCSP)推估之。由於邏輯函數曲線的最大增益(Gmax)是曲線中距的斜率,因此 Gmax 可由下面之方程式計算而得

 

Gmax = k(P2 – P1)/4 ⋯⋯⋯⋯⋯⋯⋯⋯⋯⋯⋯⋯⋯⋯⋯⋯⋯⋯⋯⋯2

 

至於 TP  SP 的計算,吾人建構三條直線方程式推估之。

 

【1】 TP之推算

假設 CSP P3,那麼

 

SAP ≈ P1 + (P2 – P1)/[1 + exp(-kP3)] ⋯⋯⋯⋯⋯⋯⋯⋯⋯⋯⋯⋯3

 

公式(3)為含有 TP 之直線方程式,與 CSP 軸平行。通過邏輯函數曲線中距擁有最大增益的直線方程式如下

 

SAP = (P1 + P2)/2 + Gmax(CSP – P3⋯⋯⋯⋯⋯⋯⋯⋯⋯⋯⋯⋯4

 

公式(3)與公式(4)的交會點便是 TP,因此將公式(3)帶入公式(4)可得

 

TP = CSP = P3 – {4 – 2[1 + exp(-kP3)]}/{k[1 + exp(-kP3)]} ⋯⋯⋯⋯⋯5

 

 kP3 0,方程式可簡化如下

 

TP = P3 – 2/k ⋯⋯⋯⋯⋯⋯⋯⋯⋯⋯⋯⋯⋯⋯⋯⋯⋯⋯⋯⋯⋯⋯⋯⋯⋯6

 

【2】 SP 之推算

假設 k > 0,而且 CSP 趨近於無窮大,那麼

 

SAP ≈ P1 ⋯⋯⋯⋯⋯⋯⋯⋯⋯⋯⋯⋯7

 

公式(7)為含有 SP 之直線方程式,與 CSP 軸平行。公式(7)與公式(4)的交會點便是SP,因此將公式(7)帶入公式(4)可得

 

SP = CSP = P3 + 2/k ⋯⋯⋯⋯⋯⋯⋯⋯⋯⋯⋯⋯⋯⋯⋯⋯⋯⋯⋯⋯⋯8

 

實驗資料經公式(1)曲線適插法(curve fitting)運算後可得邏輯函數之曲線參數 P1P2P3 k。當這四個參數被確定後,便可利用公式(2)、公式(6)和公式(8)分別計算GmaxTP  SP

 

CSP-SAP 感壓邏輯曲線之理解

升高體循環動脈壓但 CSP 依然低於感壓反射系統之 TP 時,系統保持緘默,SAP 不受影響。隨著 CSP 的增加,當 CSP大於負迴饋系統之 TP 時,感壓反射功能於焉起動,導致 SAP 緩慢地下降。隨著 CSP 提高至曲線中距時,系統擁有最大的靈敏度(也就是增益),將造成 SAP 最快速的下降。當 CSP 進一步增加時,系統靈敏度隨之下降,使得 SAP 緩慢下降。隨後 CSP 的增加至高於 SP 時,系統終結反應,SAP 再也沒有任何的變動,趨於穩定。由此可知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的重要特徵可用 TPSP  Gmax 加以描述,換句話說當系統之 TPSP  Gmax 被確認後,曲線的完整特性也就被確定了。

 

結語

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之功能對動脈壓的急性調控非常重要,具穩壓作用。老化、高血壓或任何其他造成動脈硬化的病變都可降低感壓反射之靈敏度,導致危機狀況的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年人從臥姿或蹲姿轉換成立姿的時候,必須緩慢為之,因為頸動脈硬化可降低感壓反射的靈敏度,延遲血壓的回升,有導致昏厥之虞。此外頸動脈竇症候群(carotid sinus syndrome)的人,打領帶時不可太緊,因為這些人之頸動脈竇對外部的壓力非常敏感。任何形式造成頸動脈竇區域過大之外部壓力,身體的感壓受納器會誤認體循環的動脈壓太高,隨之起動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其結果將誘發過低的血壓而昏厥。

 

感壓反射負迴饋系統之功能曲線可用邏輯函數(S 形曲線之鏡像)描述之,重要之曲線參數包括 TPSP 和增益。Kent 採用邏輯函數的第三次導數,求其最低值之解來推估 SP  TP,所得之結果為「曲線中距之SAP ± 1.317/k。」經人為資料模擬測試的結果發現,Kent  SP  TP 似乎有向曲線中距集中而偏離其相對應的轉折點。吾人設計的三條直線方程式之解所得到的SP  TP 為「曲線中距之SAP ± 2/k。」模擬測試的結果,所得到的 SP  TP  Kent  SP TP 更接近其相對應的轉折點。此外,邏輯函數及計算 TPSP和增益的公式,亦可應用於生態、生理或藥理系統的分析,尤其是藥物的「劑量-嚮應曲線(dose-response curve)」和人口增長的趨勢分析。

 

參考文獻

Chen HI*Chang KC. Assessment of baroreflex threshold and saturation pressure: A new mathematic analysis. Jpn J Physiol 1991;41:861-877 (SCI; NSC 79-0412-B016-0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臟篇(1):認識心臟肥大

血流篇(2):Poiseuille 定律 vs Murray 定律

血管力學篇(5):心室後負荷之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