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病變(6 ):淺談腫瘤物理特性的來源與生物作用

文:張國柱(ChangKC

        台大退休教授

 

日期:2024/02/04

 

致癌基因的突變可導致細胞增殖(proliferation)、死亡、代謝和 DNA 修復能力等生物特徵的失控,使得癌細胞擁有危害個體生命的生物能力(附錄一)。此外惡性腫瘤亦呈現了另一種複雜的面向,那就是癌細胞具有募集正常細胞的能力,改變基質(matrix)和細胞組成架構,導致實體腫瘤物理特性的變異(physical abnormalities)。本文僅就腫瘤物理特性的起源和原理作個初淺的介紹。

 

腫瘤物理特性

2020  Jain 等人提出了四種腫瘤物性變異的特徵,用以描述癌病物理學和癌病生物學之間的關聯:

 

1)固態應力(solid stress)的增加(附錄二)

 

2)組織間隙流體壓(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上升

 

3)腫瘤組成的變動和硬度(stiffness)的增加(附錄二)

 

4)腫瘤微體架構(microarchitecture)的改變

 

這四種物理特性雖然在觀念上彼此獨立,卻可相互影響,促使腫瘤生物特性的惡化,促進癌細胞的增殖、侵襲、免疫脱逃和治療的抗拒。

 

腫瘤固態應力

固態應力的產生來自於細胞浸潤(cell infiltration)、細胞增殖、基質沉積(matrix deposition)、細胞收縮(cell contraction)和異常的生長型態(浸潤型 vs 節結型):

 

1)細胞浸潤、細胞增殖和基質沉積造成組織體積(tissue volume)的膨脹,使得腫瘤內、外既存的黏滯彈性結構(viscoelastic structure)產生位移而提高腫瘤和週邊的固態應力。

 

2)邊界顯明的節結型腫瘤具高黏著力,可施加於周邊組織而產生不可忽視的力學應力;浸潤型的腫瘤則有較低的黏著力和固態應力。

 

3)具高負電性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如組織透明質酸(hyaluronan)、硫酸醣胺聚醣(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可羅致水分而造成水腫,產生有別於流體應力(fluid stress)的固態應力。

 

4)癌相關纖維母細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的溵活下,轉變成肌纖維母細胞(myofibroblasts),藉由肌動蛋白(actomyosin調控的細胞收縮,產生不可忽視的收縮力。

 

對絕大多數的正常組織而言,固態應力非常小,幾近於零。但對實體腫瘤而言,固態應力卻是大到足以影響腫瘤的生物特性。固態應力可直接壓縮癌細胞,改變特定基因的表現,增加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的潛能,亦可降低癌細胞的增殖率和誘發細胞凋亡(apoptosis)。壓縮纖維母細胞可造成纖維母細胞的變形,並將之轉變成 CAFs,製造更多的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而導致腫瘤硬度的增加。此外固態應力亦可間接壓縮血管和淋巴管,造成 IFP 的增加和降低腫瘤灌流,傷害血流的供應,造成缺氧以及妨礙藥物和免疫細胞的傳遞。因此固態應力透過改變腫瘤硬度、流體壓和腫瘤微體架構,促進細胞的癌變(tumorigenesis)、癌細胞的侵襲或擴散,並誘發對癌病治療的抗拒。

 

組織間隙流體壓

流體壓是流體的等向性應力(isotropic stress);間隙流(interstitial flowIF)則由腫瘤之 IFP 梯度所驅動。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系統,易漏的、被壓縮的血管和沒有功能的淋巴管是導致腫瘤內 IFP 和腫瘤邊緣 IF 增加的主要機制。IFP 可作為乳房和頭、頸部腫瘤的診斷標誌,以區隔惡性與良性之別。

 

腫瘤内、腫瘤與宿主組織間的血管新生因子梯度(angiogenic gradient)能夠形成新而結構異常的血管,其特徵是增大的跨内皮(transendothelial)和内皮間(interedothelial)孔洞、鬆散的基底膜和降低的外被細胞覆蓋。這些血管缺乏階層構造,容易被壓縮、甚或塌陷,使得腫瘤血管具高滲透性,增加血漿從血管流至組織間隙。此外腫瘤内的淋巴管因失落或塌陷而失去引流的功能,使得累積在組織的滲液均勻地提高了腫瘤内的 IFP。另一方面,血管和淋巴管亦可受到固態應力的壓迫,造成腫瘤內 IFP 的增加。

 

流體剪應力(fluid shear stress)可影響癌細胞和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的生物特性,包括活化纖維母細胞、調控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誘發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和細胞活動力(cell motility)、促進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由 IFP 梯度所產生的流體流,能夠活化纖維母細胞,增加腫瘤固態應力和硬度,並改變 ECM 架構。流體流亦可誘發細胞週期的停滯、上調 TGF-β 的表現、活化 YAP/TAZ 下游的訊息路徑,有助於惡性腫瘤的發展。此外流體剪應力可促使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轉變成循環血流的腫瘤幹細胞(tumor stem cells)。

 

腫瘤硬度

基質沉積和交叉鏈結(cross-linking)是造成腫瘤硬度的重要成因。伸展應力導致基質拉伸、整齊排列的結果,可增強腫瘤硬度。固態應力亦可透過材質所產生的應變,增加腫瘤硬度。此外CAFs 能夠產生大量的 ECM,並可重塑 ECM 纖維,使得腫瘤變得更為僵硬。另一方面,流體流所活化的纖維母細胞可改變 ECM 架構,有助於固態應力和腫瘤硬度的增加。

 

與良性腫瘤相較,惡性腫瘤,如乳癌、胰臟癌、肝癌和攝護腺癌呈現更為僵硬的程度。甚多的研究指出,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硬度是細胞增殖、血管新生、代謝、侵襲、遷移和轉移等癌病特徵的核心。因此硬度曾被使用為腫瘤的診斷標誌,近期更將之視為預後指標。

 

腫瘤硬度的改變可影響兩個重要的訊息路徑:(1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路徑。(2Hippo 路徑。被 integrin 所活化的 FAK,可調控細胞的存活、增殖、遷移和侵襲。Hippo 路徑的活化在調控細胞生長、胚胎發育、再生、增殖、癌細胞的起源和進程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趣的是 ECM  CAFs 之間存在著正向回饋的惡性循環:ECM 硬度的增加可活化YAP/TAZ 路徑,促使纖維母細胞轉變成 CAFsCAF 活性的增加又可導致基質的沉積和 ECM 的僵硬。

 

腫瘤微體架構

細胞收縮、基質沉積和交叉鏈結能夠改變腫瘤的微體架構。流體流所活化的纖維母細胞也有助於增加腫瘤的固態應力和硬度,改變 ECM 和腫瘤的微體架構。

 

組織或器官是細胞和基質成分循著特定微體架構所組成,主要的目的是形成最佳化、且具穩定性和良好效率的系統。然而腫瘤成長時,腫瘤及其鄰近的正常組織卻以持續、動態的力學步驟發生結構性的崩解,打亂了體系內環境的恆定性,改變了細胞-基質、細胞-細胞的聯繫,導致上皮細胞間質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附錄三)。EMT 亦受腫瘤硬度和組織幾何架構所影響。EMT 可誘發癌細胞產生腫瘤幹細胞,造成癌症復發、轉移和對癌病治療的抗拒。

 

結語

惡性腫瘤不只是細胞的癌變,也是腫瘤賴以生存微環境發生異常所造成的結果。人類惡性腫瘤發展過程中,癌細胞擁有八種生物能力,這些生物特徵的基礎便是基因的不穩定性。除了癌細胞的生物特徵外,腫瘤與腫瘤微環境異常的物理特性,亦能夠影響腫瘤的發展,促進癌細胞的增殖、侵襲、免疫脱逃和對癌症治療的抗拒。腫瘤物性的變異包括固態應力的增加、IFP 的上升、腫瘤硬度的增加、腫瘤微體架構的改變。這四種物理特性在觀念上雖然彼此獨立,卻可相互協調,促進腫瘤生物特性的惡化。因此了解腫瘤物理基礎原則的起源和生物作用,有助於改善癌病治療的成效。

 

附錄一

腫瘤生物特性

為了理解癌細胞特異面向的表現,Hanahan and Weinberg  2011 年提出了統合性的觀念架構,說明人類惡性腫瘤發展過程中,癌細胞所擁有的六種生物能力:

 

1)持續活化細胞增殖的訊息

 

2)躲避抑制細胞生長的因子

 

3)對抗細胞的死亡

 

4)複製細胞不死的能力

 

5)誘發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6)促進癌細胞對鄰近組織的侵襲(invasion)和轉移(metastasis

 

此後又增添兩個生物特性:

 

7)誘發癌細胞能量代謝的重編程(reprogramming

 

8)逃脱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破壞

 

這些癌細胞生物特徵的基礎便是基因的不穩定性(genome instability)。基因的不穩定性能夠產生基因的多樣性,迅速造成發炎和獲取滋養癌細胞的生化物質。

 

附錄二

固態應力 vs 硬度

根據定義,

 

彈性模數(elastic modulus應力(stress/應變(strain

 

彈性模數又稱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可用來描述材質的硬度(stiffnessσ):彈性模數愈大,材質的硬度就愈高,反之亦然。

 

硬度是描述材質受到應力作用時,材質對抗彈性變形(elastic deformation)的能力或物性;應力則是材質單位面積受力時,反應材質變形速度和程度的指標。因此材質所受的應力不可與材質的硬度混為一談。任何材質在壓縮應力(compressive stress)或伸展應力(tensile stress)的作用下,可能呈現其獨有的硬性(σ 增加)、軟性(σ 降低)或不隨應力而起舞的特性(σ 不變)。

 

附錄三

EMT 是上皮細胞經由細胞極性(polarity)和黏著性(adhesion)的喪失而轉變成間質細胞的過程,是癌細胞發生侵襲和轉移的主要機制之一。EMT 可受腫瘤物理特性影響,如僵硬的 ECM 可透過 EPHA2/LYN 複合體和 TWIST1-G3BP2 路徑,促進 EMT 的生成。此外組織的幾何架構所造成上皮細胞形狀的變化,亦可改變 EMT 的空間型態,使其承受高程度的力學應力而影響EMT。腫瘤架構的變化,確實是影響癌病發展和演進的重要模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臟篇(1):認識心臟肥大

血流篇(2):Poiseuille 定律 vs Murray 定律

血管力學篇(5):心室後負荷之槪念